产品展示 分类>>

  人们喜欢牛肉面的鲜美,却不知,鲜美的背后与筋道、清香的面条有很大关系。这种面条,尤以襄阳本地小麦加工而成的最为正宗。

  襄阳小麦,在湖北是绝对的龙头,种植培养面积常年占全省三分之一,产量则占全省40%以上,被誉为“鄂西北粮仓”。

  近年来,襄阳牛肉面走出襄阳在全省甚至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恰是襄阳小麦从种到收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缩影。

  今年6月,在襄阳541万亩小麦再获丰收之际,支点财经记者来到襄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的襄州区,全方位探访襄阳的农业现代化转型之路。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现代化的育种术不仅能显著提升粮食产量,也能有效提升质量。”说这话时,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扶轮农业”)总经理曾高峰望着成片的金黄色麦浪,一脸自豪。

  曾高峰是土生土长的襄阳人,之前在北京等地的外资种业公司工作了10多年,负责过技术,做过销售,当过中高层管理人员,种业相关经验比较丰富。2009年,他决定放弃在外企当管理人员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创业,为家乡培育优质种子。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与河南接壤,地势低平,兼有南北气候特点,热量条件良好,雨量充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种植的适宜之所,也是湖北最大的小麦主产区。

  回到襄阳,曾高峰便将创业的目光锁定在小麦种子上,“襄阳是小麦大市,但与毗邻的河南相比,襄阳小麦产业大而不优,小麦产量多而不强,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小麦质量还需不断的提高。”

  经过约一年时间筹划准备,2010年10月,曾高峰率领一众研发人员成立扶轮农业,专攻适合襄阳气候地理条件的小麦良种。

  与河南等北方地区相比,襄阳小麦生长期长,雨水多,易发赤霉病。赤霉病对小麦的品质、产量会造成较大影响,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我们培育的小麦良种,最关键的就是要攻克赤霉病。”曾高峰说。十年磨一剑,扶轮农业终于在2020年“修成正果”:当年,该公司种植的“扶麦368”“楚襄1号”两个品种均创湖北小麦的单产最高纪录,实现全省小麦单产首次突破650公斤大关。

  湖北省农技推广总站相关专家觉得,“扶麦368”“楚襄1号”这两个品种抗倒性、抗病性好,品质高,适合在湖北大面积推广种植,有利于提高全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曾高峰介绍,去年他们在襄阳试种的20万亩良种小麦获得丰产,今年将良种种植培养面积扩大到50万亩,夏收再获丰产,“我们的信心越来越强”。

  曾高峰透露,下一步,他们一方面要继续在湖北扩大良种种植培养面积,并持续提升小麦品质;另一方面把公司培育的良种推广到河南、陕西等地,“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人手里才放心”。

  在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产业链中,优良的种子能解决“拿什么种”的问题,而“怎么种”的环节至关重要——这也是中国农业的短板之一。

  长期以来,“人拉牛耕”是中国农业的代名词。这种传统耕作方式劳动效率低、丢损率高,而且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劳力多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人工成本高企,直接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

  高手在民间。襄阳的种植大户们摸索出农机合作社的路子,为解决“怎么种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运行模式。

  肖逾和他所加入的襄州区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双丰收合作社”)就是典型代表。

  今年32岁的肖逾,出生在襄州农村,从小对父辈的辛苦劳作感同身受。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到南方打拼4年,赚取了第一桶金,决定回到家乡发展。

  田园依旧,但耕种方式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农田里,已特别难看到耕牛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小型拖拉机等机耕设备。与此同时,农田不再分散到一家一户承包,而是通过流转等方式逐步“流”向种植大户,耕地连片使得大户对农耕机械更为依赖。

  不过机器时代也有机器时代的烦恼。在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所需的机械设备过于繁多,如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旋耕机等,且价格不菲,一台机械动辄数万元,若是种植培养面积大,每一样机械就得准备多台同时操作,如果都自费购买成本过高,但若不用机械,劳作效率又太低。

  于是,种植大户想到一个办法,把各自分散的机械设备集中起来,张家的拖拉机,李家的插秧机等,组成农机合作社,专门提供机械操作服务,按工时或工作量结算支付。更重要的是,相比“散户”,专业的农机合作社对机械性能更了解,更能娴熟地掌握操作技巧,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也更能保证质量。

  “这相当于是第一产业中的第三产业,我觉得这事靠谱。”看到家乡的变化后,肖逾也购买了拖拉机等设备,加入双丰收合作社。由于年轻有文化有干劲,肖逾被选举为合作社理事长。

  肖逾介绍,目前双丰收合作社共有各类农耕设备400多套,社员158人,每年作业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合作社的管理相对“松散”,平时社员可以忙自己的活,到了农忙时节客户有需求,便可“接单”干活,然后结合实际工作量拿报酬。

  在襄阳,类似双丰收这样的农机合作社还有很多家,它们在推进襄阳农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

  “这很正常,某一种意义上竞争也是好事,能提高襄阳的农机服务水平。”对此,肖逾很淡定,“如同餐馆等服务业一样,只有不断的提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准,才能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

  如果说育种和种植环节解决的是“种什么”和“怎么种”的问题,那么小麦丰产后的加工环节则解决的是“怎么吃”的问题,且更偏于市场——加工的产品需要面向终端市场。

  有人认为,我国北方地区更偏好于面食,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也更适宜于小麦生长,而位处中部地区的襄阳出产的小麦加工产品,与北方地区的产品竞争时会处于劣势。

  “不能简单地看待优劣这样的一个问题,事实上,不同地方生长的小麦有不同特点,各有优势。”湖北丰庆源粮油集团(以下简称“丰庆源”)副总经理王帅说,丰庆源的总部就在襄阳市襄州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扎根襄阳,用襄阳产的小麦加工成面食产品,产品不仅在湖北省内畅销,还销往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

  在王帅看来,随着生活水准不断提高,人们对面食类产品的需求也慢慢变得多样化,而不同的产品对小麦的品性要求不一样,所以不同地方、不同品性的小麦都有市场。比如,制作面包、拉面等,强筋小麦更适合;制作包子、馒头等,中筋小麦更适合;制作饼干糕点等,弱筋小麦更适合。

  “襄阳的小麦以中强筋度的高筋品种居多,这种小麦品性,更适合于加工面条、饺子皮等。”王帅认为,本地的小麦品性更适合本地人的口味,并不代表本地的小麦只适合在本地销售。“口味并没有统一标准,南方人中也有人喜欢更筋道的面食,北方人中也有人更喜欢细腻的口感。”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食加工公司应借助高科技为企业赋能。

  比如,能借助大数据等工具为广大购买的人的口味“画像”,然后从河南等地购买当地面粉,将它们与襄阳本地的面粉按不同口味进行“配比”生产,以满足多种消费者的需求。同样,河南等地的面食加工公司也可购买襄阳面粉进行“配比”加工。

  目前,丰庆源的面粉加工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通用粉,即适合家庭用的饺子皮、面条粉、馒头粉等;一是专用粉,如油条专用粉、拉面专用粉、面包专用粉等。此外,丰庆源还生产半成品,如包装挂面、刀削面等。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与中粮、益海、北大荒、中化等国企央企的合作,拓展业务,完善产业链服务,利用襄阳位处中国中部便于流通的地理优势,将湖北的‘一碗好面’卖往全国各地。”王帅对襄阳小麦的未来信心满满。

  扶轮农业、双丰收合作社、丰庆源等小麦产业链上的企业,只是襄阳发展粮食加工产业的代表企业。

  目前,襄州区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5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6家,产值过10亿元以上的8家;合作社1349家,家庭农场549家,种植大户915家,基本实现农、林、牧、副、渔“农村产业全覆盖”和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环节全覆盖”。

  “粮食加工产业是襄州重要支柱之一,对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襄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母运振介绍,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近年来襄州区以高产优质品种为核心,一直在改进和提升现有耕种方式,通过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为农业赋能,让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

  在襄州,转向现代农业的远不止小麦。目前,襄州依托辖区内的小麦、水稻、玉米、花生、菜籽、生猪等优势资源,按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即优质麦面加工产业集群、优质大米加工产业集群、优质食用油加工产业集群、优质畜牧产业链集群、优质小龙虾产业集群、休闲食品产业集群。

  “靠‘天’不唯‘天’,农业要做好科技文章。下一步,我们要把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襄州区委书记、区长刘明锋如是说。

搜索